金秋时节,远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现镇水田村,只见绿树环绕、薄雾笼罩。山下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白芨基地。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长势喜人的嫩苗吐露新绿,播种着村民致富的希望。
种植户陶有明介绍,白芨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抗菌等广泛药用价值,喜温暖、阴湿环境,对管理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种植三年左右可采收,我家一共种了3亩,今年价格好,大概有20万元收入。”
在水田村,每到收购时节,总能看到农户们忙碌在田间地头采挖、分拣白芨的景象。“水田村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通过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发展产业,我们积极鼓励老百姓发展中药材产业,已有30余户村民示范带动种植了110余亩白芨。”村党总支书记陶进成表示,白芨种植时农药使用很少,只要适当追肥、拔草即可,“亩产可达三四吨,按照目前2万元每吨的收购价,全村白芨产值有600余万元。”
生态兴,产业兴。小白芨富起群众腰包,得益于新现镇立足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以“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等工作为抓手,当地通过护林扩绿、人居环境整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积极引领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护路、护水、护绿,走出了一条生态屏障牢固、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绿色发展道路。
“以屏边天然虾青素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民族医药科技园建设项目落地新现镇开工建设为契机,我们将大力推进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让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实现‘青山’变‘金山’。”新现镇党委书记王绍珍说。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万值宇 陶进成 李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