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以党建引领,创新人才招引形式,积极主动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工作,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关注和选择绿春,以此破解长久以来受地处边疆偏远地区限制,导致专业性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制约发展的难题。
通过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协调对接,绿春县成功引进一批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人才,而宋惠琳、朱思睿就是通过跨越数千里的招才引智来到绿春,书写了一段定点帮扶高校人才与 “老朋友”间双向奔赴的“新故事”。
“或许是因为学校食堂里的绿春特产红米线,以及一批批重大研支团奔赴绿春支教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加上也重新思考了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所以当看到绿春县的招聘消息时,我就义无反顾来到了这里。”宋慧琳是重庆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在成为了绿春县财政局投融资中心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她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从领导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业务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受到许多重大校友的关心关怀,“这些都让远在异乡的我感到温暖心安,也更加确信,绿春是一个会让人爱上的地方。”
无独有偶,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朱思睿同样也选择了绿春,现就职于县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暨自然保护区办公室。
“在报名现场的宣传册上,当看到离开多年的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非常希望能回来贡献一份力量。”作为一名绿春籍学子,朱思睿坦言能够回家是顺其自然而又最好的选择。在这里,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和亲朋好友的呵护关照,让少小离家的她倍感幸运,“今后我不再是游子,要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拥抱未来。”
以宋惠琳、朱思睿的经历为缩影,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两所高校始终坚持“应绿春所需,尽学校所能”帮扶原则,已培训绿春县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带头人及专业技术人员1300余名,先后选派4名挂职干部担任绿春县副县长及驻村第一书记,12名支教教师赴绿春县各中小学送教下乡,“一地两校”正携手共绘乡村振兴人才共建“同心圆”。
此外,绿春县今年已开展两轮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其中首轮进行了2批次招聘,招聘的19名紧缺人才已于9月5日报到上岗。第二轮招聘的26名紧缺人才正处于公示期,期满无异议将按程序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付寅 余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