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云南绿春:产文旅互动释放生态红利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17:27:02  来源: 云南网

绿春县城全景 张洪科 摄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因“青山绿水,四季如春”而得名,哀牢山支脉向南绵延形成的黄连山巍峨耸立。绿春县80%以上为林地,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州第一。绿色生态成为绿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能与优势。

  近年来,绿春县不断提高“生态种养”质效、增强“生态加工”能力、挖掘“生态旅游”潜力,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哈尼梯田保护利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发展生态化、生态文明化,促进生态环境更优更良,让生态效益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念好“山字经” 打造“生态绿春”新名片

骑马坝玛玉有机茶采摘 供图

  沿元绿二级公路蜿蜒爬升,迷雾逐渐散去,掩藏于青山中的绿春县城开始清晰,车辆行经县城东郊,占地700公顷的阿倮欧滨森林公园映入眼帘。自2015年进场动工到2017年底一期工程建成对外开放,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兼具原真民族文化、原始森林公园、原生态哈尼梯田“三原”特色的森林公园赢得了游客市民的一致好评。

  “阿倮欧滨是哈尼族心目中的神山,也是属于我们的心灵圣地。森林公园的建设以生态为基础、哈尼文化为依托、‘都玛简收’神话故事为底蕴,有机地让生态环境与县城风貌融为一体。”绿春县林草局副局长王向红介绍,融景于城的阿倮欧滨森林公园,是近年来绿春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实践探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全面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绿春县聘请林业技术辅导员98名、生态护林员2908名、巡山护林员117名、专业森林消防队员28名,全面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和整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5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35万亩,全县生态效益补偿及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面积达228.21万亩,建立了2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总面积95.2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54%。森林草原火灾受害控制率在0.01‰,实现了连续35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良好局面。

  通过严厉地打击非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猎捕野生动物等不法行为,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得到有效改善,“生态绿春”名片被不断擦亮。目前,绿春县巴东村等3个村委会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阿东村等6个村委会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02%,比“十二五”末提高13.8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位。

绿春县城民族风貌提升改造顺利完成 供图

  种好“摇钱树” 注入绿色发展新动力

  “家里种了3亩茶叶,每年收入七八千元钱,鲜叶全部由厂里定向回收,根本不愁卖。”大兴镇阿迪村委会阿迪村村民朱呼梭高兴地对记者说,自己还在厂里面打工,不仅学到了茶叶种植的先进技术,每年还有两三万元的工资收入,足够一家人日常生活开销。

  朱呼梭所说的“厂里”,指的是绿春县绿鑫生态茶业责任有限公司。“为有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我们以定向回收的形式解决茶农的销路问题,同时就近就地聘用员工,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该公司总经理白冰介绍,仅去年公司共计收购茶农茶叶600余吨,兑付茶叶款170余万元。

  据了解,阿迪村种茶已有50余年历史,由于粗放的种植管理、采茶制茶技术,散小弱的产业模式,经济效益并不好。为改善这一情况,绿鑫生态茶业责任有限公司从做好基地入手,组织农户开展茶叶种植、采摘、管护、增施有机肥等技术培训,同时在传统玛玉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成功开发出玛玉茶-红茶,玛玉茶-普洱,玛玉茶-白茶等一批优质产品。目前,公司600亩自有基地产品连续多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重庆、山东等地,生态茶叶深受市场好评。

  近年来,绿春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下发《绿春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执行月调度、季督查机制,各项工作逐步凸显成效。目前全县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16家、产品29个、面积2.44万亩,申报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3个,农业总产值达24.82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大地提升了我们的产品品质,是绿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最大优势。”绿春县正华农产品加工厂负责人瞿正华介绍,绿春香辛料种植历史悠久,产品质量良好,大多数产品均是销往省外。近几年,八角和草果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全县种植八角面积达14.2万亩、种植草果面积达18万亩、种植梯田红米面积2.2万亩,除茶叶外,这三大传统产业也成为了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在接下来的“两品一标”认证工作申报中,绿春县还将把香辛料、梯田红米作为重点产业加大认证力度。

绿春长势旺盛的茶园 供图

  打好旅游牌 谱写哈尼家园新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优势,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今的绿春,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桃花源”,康养旅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也让绿春人民端稳了“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背靠森林、俯瞰梯田的托牛村隶属戈奎乡,地处元阳、绿春两县交界处,是省内多地进入绿春的必经之地。走进村内,一栋栋明黄色的小洋楼,家家户户庭前屋后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生机盎然。

  “生态资源是托牛村乃至整个戈奎乡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美丽家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全村的村容村貌、精神面貌、产业风貌焕然一新,文旅融合、产村融合有序推进。”戈奎乡乡长赵应高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托牛村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正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从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可以一眼望三国的“二甫云海”,再到桐株、腊姑灯玛梯田,步步皆诗意、处处是风景的绿春令人陶醉。

长街宴 陆静 摄

  去年以来,绿春还以创建“美丽县城”为抓手,相继进行城镇棚户区改造、阿倮欧滨特色小镇、市政生态景观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黄连山水库、潘家东山水库等一批“最美水体”,松东河、规洞河等一批“最美河流”,腊姑梯田—骑马坝黄连山—“二甫云海”等一批“最美公路”……用“生态底色”描绘出“发展绿色”的绿春,迈出了发展的新步伐。

  “随着元绿、勐绿高速和元阳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推进,绿春将补齐最后的短板弱项,发展生态旅游未来潜力无限。”绿春县文旅局智慧旅游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绿春将紧紧把握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将本地生态、民族、边境等元素连点成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开发自驾游、徒步游、边境游等旅游线路,以全域旅游的发展推动“哈尼家园·生态绿春”华丽转身。

  云南网记者 黄翘楚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