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泸西县三塘乡扎实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乡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村庄旧貌换新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1、三大革命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完成了柴村新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在菊畹、隆德、大阿定、大方摆4个村(组)建成污水沉淀池,全乡48个村组建成污水导流设施,让农村污水横流彻底成为了历史。
农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着眼完善村庄生活垃圾清扫保洁收运体系,8个村委会48个小组严格筛选,配备了226名保洁员。同时,在建立保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投资400余万建设垃圾集中无害化焚烧处理厂一座,日最大垃圾处理量12吨,年处理垃圾4300吨,全乡48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一体化到村,使农村面貌常靓常新。
保洁员认真履行职责
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鼓励引导群众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1743户,新建公共厕所18座、改建1座,让群众方便这一“天大的小事”更方便。
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卫生户厕改造
公共厕所覆盖到所有人员密集区域
2、新居圆梦乡村更美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投入资金3702.5万元,建设宜居乡村房屋473户,改造破旧房屋638户,1111户旧貌换新颜,昔日破旧落后的山村,如今变成了令人向往的秀美乡村。
陈学贵一家住房改造前后对比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完成投资4900余万元建成柴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搬迁群众74户285人。曾经住在破房子里的74户群众,如今住进了宽敞、干净、整洁、明亮的新居所,正全方位融入新生活。
搬迁前群众居住的老房子
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新村整洁的路面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完成投资2700余万元,建成了集镇安置点公共基础及近6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集镇综合集贸市场,并完成了整体搬迁,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200余户经营户入驻经商交易,结束了三塘历来集镇以路为市的历史,为全乡繁荣集镇经济掀开了新的一页。
以路为市的三塘集市
功能区块划分明确的新村集市
柴村新村全貌
3、乡村颜值焕发新姿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以建设美丽家园为切入点,克难解难破难,大力推进拆危拆旧拆废,坚持一视同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做到必拆先拆、应拆尽拆,紧盯“危、旧、临、违、乱”建筑,全面开展清理危旧房屋、不协调建筑、违章建筑行动,累计拆除280座655间20000余平方米闲置废弃房和危旧房,有效消除视觉贫困。
全面拆除危旧房屋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围绕建设“秀美三塘、生态家园”的目标,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对美丽庭院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药园” 40000余平方米。同时,全乡打造出了以菊畹村、李子箐村、大二塘村、无度坡村为代表的25个典型示范村,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群众庭前种花、屋后栽树
昔日边角地变身休闲小公园
“十三五”期间,三塘乡建成支部和小组活动室40个,48个村组完成路灯亮化,建成农家书屋9个、文化活动室6个、体育小广场5个、群众舞台2个、公房37个。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
乡村旧貌换新颜
回眸“十三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三塘环境更干净、基础设施更完善、公共服务更便利。如今的三塘,俨然是“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地。(泸西县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