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头图 >> 正文
换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8日 16:08:00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原标题:换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

上午村整村搬迁至集镇 图片由石屏县发改局提供

在石屏县宝秀镇幸福新村刺绣扶贫车间,村民普小英正在聚精会神地缝制围腰。这种环卫工人使用的围腰,她一天可以做三四十件,每件加工费1元。这样算下来,她每天的收入是三四十元。

普小英一家是从偏远的茴水村委会搬迁来的,家里4口人,大女儿已读大学,小女儿正上初一,丈夫在外地做钢筋工,每天有100多元的工资。

记者问:“你对搬迁后的生活满意吗?”

普小英没有回答,可从她的笑脸上,记者读到了答案。

生活有奔头,放心

石屏县易地扶贫搬迁1124户4286人,共建设24个集中安置点。目前,24个安置点全部完工,并已全部搬迁入住。

搬得来,如何稳得住?

幸福新村位于宝秀镇集镇新区,交通便利,毗邻镇农贸市场、镇中心幼儿园,市政设施配套完善。这里的搬迁户分别来自6个村委会,都地处宝秀镇山区,较为贫困。6个村委会离集镇最近的10公里,最远的49公里,地理条件差,交通、能源等公共基础差,一方水土已不能够养一方人。6个村委会的265户1062名群众,恋恋不舍,泪洒故土,来到幸福新村,开启了新的生活。

记者在幸福新村发现,这里说是村,其实是一个城市小区,专门成立管委会服务居民,每幢楼均设楼长、卫生专管员。小区内,各项设施配套齐全,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硬化、净化、亮化、绿化、全美化,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公共活动场所、有文化体育设施、有商业服务网点。普小英说,比在原来的村庄生活方便多了。

白土田村是异龙镇大塘村委会的一个彝族聚居村,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植被稀疏,常年干旱少雨,且山高坡陡。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祖祖辈辈都不会种蔬菜,只能靠种玉米、洋芋维持生计,大多数家庭口粮只够吃半年,其余靠政府救济。一首打油诗说出了这里的贫穷:“石屏最穷数大塘,住的土掌房,喝的泥浆水,吃的包谷粮,一年辛苦半年粮,一张牛皮一张床,好女不嫁大塘郎……”

2016年4月,白土田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整村搬迁至小河底河谷。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适合发展蔬菜产业。为了让搬迁而来的村民稳得住,且早日脱贫致富,异龙镇让毗邻的蔬菜产业大村马鞍山村对口帮扶白土田村,白土田村的蔬菜产业一步步培育发展起来。同时,村民还大力发展甘蔗产业和养殖生猪、黄牛等产业。产业培植覆盖全村,到户到人。走进新的白土田村,记者发现,这里面貌焕然一新。大部分家庭有了摩托车、电视机、手机,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过去喝酒晒太阳的村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迎着晨曦在田间地头深耕细作,为幸福生活辛勤打拼的景象。

石屏县根据安置点的地域条件,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安置点社区管理服务组织15个,统筹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村规民约24个,推选楼栋长33人,强化了楼栋长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20个,履行宣传教育群众、落实保障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创办领办产业、开展自治管理、加强文化建设、统筹协调帮扶、建立工作台账等职责,把每个安置点都建成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铺就致富路,开心

住得好解决了,如何致富?

石屏县的主要路径是,通过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安置、挂包帮、金融支持、救助保障、教育安置等措施,保障每户搬迁对象有1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已实施技能培训1800人次,招聘公益性岗位23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809人。开展新生活习惯和安全知识培训2340人次,创建文明家庭43户。建成有主导产业带动的安置点23个,建设扶贫车间7个、集中养殖小区7个,权益收益覆盖219户,实现产值26.6万元。

记者采访中发现,村民搬迁到集镇后,受城市群体的影响,逐步融入城镇生活,对未来拥有了更好的憧憬。同时,环境的倒逼,使搬迁户改变了惰性,革除了陋习,激活了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

大桥乡上午村,一个有着33户136人的小村庄,村民主要是彝族支系三苏族,全村高山环绕、坡陡谷深、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加之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水资源枯竭,群众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2016年1月,上午村整村搬迁至集镇。

到了集镇,生活全然变了。过去走的是羊肠道,住的是土掌房,喝的是望天水,而现在,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担心会否滑倒。“搬到集镇后,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水泥路,房租的钱也省了,平日里如果生病就到卫生院,孙女走路去上学只要20分钟就到了。”村民普贵才说。

令普贵才高兴的是,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高涨了。有的田地里栽上了核桃,有的栽上了杨梅,有的栽上了火龙果,这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映射的是村民发展观念巨大而深刻的改变。

搬迁到集镇后,政府指导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村民们主动种上了核桃树、杨梅树、火龙果苗。 村民小组长李老四一边说,一边指向远方:“你们看,这一片是普贵才家种的核桃苗,那边是李三红家种的杨梅苗。这些树苗都是政府发给的。”

石屏县立足上午村实际,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统一规划、规范栽植、分户管理”的原则,采取土地流转、大户经营的发展模式,通过发放果树苗、农用物资,开展种植技能培训等,引导上午村群众发展核桃137亩、杨梅127亩、火龙果34亩,发放复合肥228袋,补助产业扶贫资金13.66万元。待挂果后,预计可实现产值77.6万元。

“我家种了10亩核桃树、6亩杨梅树、2亩火龙果苗,政府还给我家发了18袋复合化肥。”普贵才一脸笑意,“平日我就在集镇领着孙子孙女读书,过一段时间又回老村子去管理下果树苗。这些果树需水量少,管理起来方便,等到挂果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记者 满长杰 通讯员 余永生)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