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这个学校为云南建水紫陶振兴筑牢了人才基础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18:29:49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拉坯、修坯、雕刻、抛光……一招一式一丝不苟、有模有样,尽显手工艺之美。这两年,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办或参加的各类文化展览上,经常能见到一群身穿民族服装的青年展示建水紫陶制作工艺,四周围满了欣赏、拍照的观众。

  这群年轻人来自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陶习苑,目前,像他们一样在陶习苑学习紫陶制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已达千人。

  建水紫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独一无二的制陶工艺和广泛的生活实用价值。近年来,建水紫陶产业发展迅猛,企业如雨后春笋,产值逐年攀升,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为此,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于2014年在校内建设了占地30亩的教学实训基地——陶习苑。经过5年发展,现已成为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平台。

  走进陶习苑,仿佛来到一个柴窑博物馆,按照原型建造的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清代蛋形窑等仿古柴窑和灯笼窑、无烟窑、通窑等现代柴窑令人大开眼界。基地设施先进完备,压滤机、注浆机、真空练泥机、拉坯机、激光雕刻机、多功能切纸机、气窑、电窑等一应俱全,能完成制泥、拉坯、修坯、刻填、装饰、烧制、打磨、包装等紫陶制作全部工艺流程的教学、实训。另外,基地还在学校附近开辟了一条学生创业街,设置24间铺面,培养学生创业、营销能力。

  “双手捧扶泥团,手、眼、心并用,把握好坯盘的圆周运动,掌心用力稳稳向中心推压。”教学车间内,杨雪林正忙着指导初学拉坯的学生。作为从陶习苑走出的优秀学子,他毕业后留校担任了外聘教师。“陶习苑的学习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杨雪林深有感触地说,在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政策的支持下,来自屏边山村的他收获了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减轻了家庭负担。

  “学校目前设有三年制中专工艺美术(陶艺)专业和与其他高校联办的五年制大专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并在陶习苑组建了包含高级职称师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陶瓷工艺考评员等的多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每年向紫陶行业培养实用新型技能型人才数百人,师生创新研究和创作作品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陶习苑管委会副主任赵伟表示,陶习苑将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的探索中继续前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云南网记者 朱海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