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红河州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小分队”带动“大活动”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5日 15:59:50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小分队”带动“大活动”——我州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系列报道四

  走进元阳县新街镇大瓦遮村委会大瓦遮村,干净宽阔的村间道路,安全稳固的农家小院,村前层层梯田尽收眼底,村里到处欢声笑语,好一个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谁能想象,以前的大瓦遮村是村内到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村中贫困户房屋漏雨、墙体开裂,许多村民人畜混居呢?“这喜人的变化都离不开我们村的脱贫攻坚小分队。”村民高文昌笑着说。高文昌口中的脱贫攻坚小分队来自于红河公路局。“今年4月份我们接到扶贫任务后,快速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由3名干部组成的脱贫攻坚小分队,并驻扎大瓦遮村委会开展工作。”红河公路局党委书记刘小丰说。

  高文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85岁的老母亲独居。他家的房屋是C级危房,但由于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祟,一直拒绝加固改造。施工人员两次把水泥背到他家门口,都被骂走。经过脱贫攻坚小分队和村干部多次进行沟通,最终他家同意加固改造并已于8月份完成。“我们只想用公路人的朴实、真诚、真心、真爱走近老百姓,最后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刘小丰说。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今,一个个脱贫攻坚小分队活跃在红河州各地的深度贫困地区。

  “以前房子是晴天漏风、阴天漏雨,来了人都不好意思留客。现在好了,整修过的房间稳稳当当,住着安全,心里也舒坦。”元阳县新街镇芭蕉岭村委会计且村村民杨旭东脸上堆满了笑容。

  “镇里组建多支攻坚小分队,为危房户制定‘一户一策’,聘请专业施工队,乡镇、村组干部一起上,粉刷墙面、安装钢架、排设电线、加铺防水层,全村完成87户加固改造仅花了半个多月。”新街镇党委书记董俊成介绍,新街镇在组建突击小分队的基础上,联合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农户力量成立“农危改验收整改小分队”,开设举报箱,凡改造质量不过关、群众投诉意见大的,一律督促施工队全面返工,直至群众满意为止。

  针对新街镇中巧村委会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迟缓问题,新街镇党委、政府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职工组建了1支“农危改突击攻坚小分队”,采取“突击攻坚小分队+村委会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村(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农户”推进模式,对全村“农危改”工作进行全面突击,以“踏破门槛”“不怕脸红”的决心和态度,反复走访、动员所有危房户,采取“典型引导、对症下药、投其所需”的工作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确保政策讲通、思想做通、情绪疏通。

  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小分队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同时,我州还积极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及时组织成立了“巾帼志愿连心服务队”,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革除陋习、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每月确定一个“巾帼行动日”,每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帮助贫困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引导贫困家庭逐步革除陈规陋习、转变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理念。打造“示范引领”志愿服务和“爱心助困”志愿服务等品牌,因地制宜成立合作社发展花腰彝刺绣产业、妇字号特色产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妇女真正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

  整洁通风的居室、清爽干净的卧具、一尘不染的灶台、堆放整齐的柴草、折叠收纳好的衣物……走进蒙自市深度贫困村老寨乡鱼塘村,家家户户都是一派清新整洁的景象,让人不由眼前一亮。

  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我们既注重物质脱贫,又注重精神脱贫,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养成好习惯,过上干净舒适的好日子。”蒙自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婷说。

  看到成效,找准方向。针对蒙自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蒙自市妇联党组以家庭卫生为切入口,带领4级妇联组织,以家庭卫生为主战场,打响了“2343农村家庭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成立了172支“巾帼卫生战斗队”“教收家”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户内卫生、庭院卫生、个人卫生”为重点,以“灶台干净、床铺干净、屋子整体干净、身体衣着干净”为标准,以实现“农村有新房、有新村、有新生活”为目标,在全市11个乡镇轰轰烈烈全面开展。现在,像鱼塘村这样发生蝶变的深度贫困村还有很多。如石头寨、白沙坡、菲克、大永胜、撮摸底等,环境卫生干净得令人眼前一亮:农户家庭和房前屋后卫生干干净净、庭院整洁有序,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悉,截至10月,全州3158名驻村干部和乡镇、村组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以村为单位,组建798支“小分队”,分片包干联系贫困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收入清、安全住房清、饮水安全清、教育保障清、医疗保障清、产业就业清“六清”,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网格化的组织实施使“小分队”形成了“战斗队”,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红河落地生根。(记者 黄传龙 黄璐 车安达 李立章)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