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白彝生活红似火”——泸西县白水镇直邑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1日 14:54:40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白彝生活红似火”——泸西县白水镇直邑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马缨花开哟红艳艳,白彝生活哟红似火……”泸西县白水镇小直邑村居住着一个爱美的民族——大白彝。农忙一过,彝族群众就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村里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少女头上一朵朵象征幸福美好的马缨花泡缨就是一道道美丽动人的风景线。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小直邑村的许多村民从土木房搬进了别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已经彻底摆脱贫困迈进了小康生活。2016年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196户85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脱贫181户793人,贫困发生率为1.8%,2018年12月顺利接受贫困县退出省级第三方评估检查。

  基层组织强起来

  “学会使用APP,每天坚持学习‘学习强国’和‘云岭先锋’里的内容,学习强起来,思想活起来,致富的路子才能宽起来。”造访直邑村时,直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树光一边教一名老党员使用党建APP,一边强调党员学习对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的重要性。直邑村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坚持以学促干,用脱贫攻坚战成效来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一个羊子过了河,十个羊子就能过河了。”王树光上党课时引用彝族谚语告诉全体党员:再难的事情,只要党员干部当好了“领头羊”,群众就会跟着干。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力,直邑村把党建促脱贫作为重点工作,以党建带脱贫、以脱贫促党建,实现党建与扶贫“双推进”。

  全面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要求,建立了1名县级领导、1个县属部门、1名党政领导、1个下乡工作组、1名第一书记共同“挂包联”1个村委会的“5+1”工作责任制。

  推行网格化管理,把直邑村划分为7个小组、5个片区、41个小网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不断提高,农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产业兴起来

  从一片片烤烟、核桃、冬桃、苹果、高原梨、蔬菜种植基地,一个个生猪、黑山羊、中蜂养殖基地,到充满生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青山绿水的小直邑村,正用色彩斑斓的乡村产业和农民越来越鼓的钱包,开启“三农”发展的崭新局面。

  直邑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整合上海徐汇区帮扶资金,依托云南牛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白水镇直邑村卡邑咪蝶养殖合作社,按照“村党总支+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购买、统一技术的方式,大力发展黑山羊和中蜂养殖,切实解决贫困户养殖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的难题。实施牧草饲料种植项目,建设牧草饲料收贮站,有效带动项目区贫困群众通过种植牧草饲料、加工饲料、务工等增加经济收入,早日实现脱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上海徐汇区对口帮扶直邑村资金达500余万元。

  人居环境美起来

  小直邑村村民小组综合活动室掩映在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中,“中国梦”3个大字从碧湖畔氤氲的绿荫里凸显出来,格外壮丽。村庄美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变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欣愉悦的笑容。

  为了让全村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小直邑村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的同时,整合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利扶贫、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文化惠民、上海结对帮扶等项目对整个村庄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以“白彝风情、生态直邑”为目标,建设了停车场和群众文化活动小广场,实施了亮化、净化、硬化、美化、文化等各项工程,有力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美丽宜居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民心暖起来

  “小直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和国家的关心,各级干部群众共同的努力,才让我们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王树光说,上海徐汇区对直邑村的帮扶成效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既攻克了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推动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全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情感融入法”是泸西县典型的扶贫经验,广大干部真正沉下身子,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力军。从教育群众讲文明讲卫生等细微之处入手,与群众同吃同劳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在真情帮扶中凝聚起干群联动、共促脱贫的攻坚合力。

  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有力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整合社会帮扶力量,尤其是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上海徐汇区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合力帮扶,小直邑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变,思想观念从“等靠要”向自我发展转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更加强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行动更加自觉。

  2013年,村民朱建东因中风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儿媳又缺乏技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居住在窄小破旧的土木房屋里,思想封闭消极。5年间,朱建东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级领导和各种政策的扶持下,参加技术培训发展种植养殖,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喝上了自来水,安上太阳能热水器,家庭卫生整洁有序,人人精神饱满,日子过得如同芝麻开花。

  朱建东的儿子朱金华告诉笔者:“‘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一定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党和国家好政策的帮助下,我们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通讯员 蒋惠云)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