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国门谱出和谐曲——河口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走进河口瑶族自治县,“盘王节”等厚重的瑶族民俗绽放着迷人的魅力,古老的法式建筑、粤式建筑、古炮台诉说着远去的沧桑岁月,各民族的亮丽服饰、世界各地的游客、琳琅满目的异域商品展示着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在县委、县政府的团结带领下,汉、瑶、苗、壮、傣等24个民族的10.96万人,在13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休戚与共,和谐发展,边疆繁荣稳定的美丽画卷引人入胜。
凝聚团结合力
“河口县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力护好这条生命线。”河口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邓永明告诉记者,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河口县始终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始终坚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把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全县“强基工程、亮点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奋力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作为全县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制定下发的《河口瑶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规划(2016—2020年)》《河口县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实施办法》《河口县落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19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高位强劲推进落实创建示范各项工作任务。县属部门均有民族工作分管领导,乡镇、农场均配有民族工作助理员,村委会均设有民族工作信息员,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三级联动、通力合作、共建共享”的示范创建良好格局。
同时,把创建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脱贫攻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层党建等各个领域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各行各业的特色优势,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创建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向纵深发展。
河口县把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实施,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体现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体现在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育新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纳入课堂学习教育、法制教育及课外学习活动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一起抓,进一步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先进集体、先进家庭和个人,积极开展“立德育苗”教育活动,增强在校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各族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的开展。
“我们河口环境变美了,大家的精神状态也变好了!”河口市民盘莉莉说,“现在,说起河口,有一种亲近感,有一种自豪感!”
增进民生福祉
每到傍晚时分,河口县滨河路、河口县人民广场上,各民族群众齐歌共舞、其乐融融,市民的眉宇间、言语中流淌着自信和希望,处处呈现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图景。
近年来,河口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紧紧围绕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族教育、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全县各族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团结奋进,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丽篇章。
该县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全县一个时期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的阶段性重点目标和中心任务,规划重点扶持项目,确立以稳定解决温饱和增加群众收入为中心,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为工作重点的指导思想,明确奋斗目标,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一条条平坦宽敞的通村道路,一幢幢宽敞明亮的现代住宅,一片片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河口县各乡镇竞相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面貌显著改善、收入快速增长,民族和谐关系更加巩固。邓永明说:“河口县将继续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开展创建活动的新方法新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新时代开放安宁美丽河口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黄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