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红河频道 >> 要闻 >> 正文
脱贫摘帽不解甲 持续发力奔小康
——石屏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4日 18:46:56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脱贫摘帽不解甲 持续发力奔小康——石屏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纪实  

宝秀镇农户在企业打工

  去年,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严格评估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屏县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是民生所盼,亦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面对喜人成果,石屏县委、县政府不松劲、不止步,认真按照州委书记姚国华“政策不脱、力度不减、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贫困户退出后继续帮扶、动态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工作,在全州率先迈出了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新步伐。

  力量不减,政策叠加,为巩固成果提供强有力支撑

  暮色渐浓,石屏县异龙镇上普租村委会龙马咪村寒风瑟瑟,分外宁静,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鸿春带着工作队员走进了马四囡家。“家里的棉被够不够?”“年关将近,生产上都安排好了吗……”声声关切的话语,让农家小屋变得温暖起来。眼下正是甘蔗收获的季节,为确保群众的甘蔗能顺利运往糖厂,工作队员们白天跑田间地头,查看蔗区道路是否通畅;晚上就到农户家中进行走访,了解村民生产生活中还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新情况。

  “看着村容村貌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心里特别有成就感。”李鸿春表示,脱贫不脱责任,现在带领村民谋富路的劲头更足了,除了栽种甘蔗等作物,目前,整个龙马咪村的肉牛养殖,从几头增加到了140头……

  穷帽已摘,但石屏大地上,各级干部并未“下鞍解甲”,仍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实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让全县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奋斗目标。”石屏县副县长彭继伟道出了全县党员干部心中的共识。彭继伟介绍,脱贫摘帽后,石屏县把保持脱贫攻坚力量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坚持逐级调度工作机制,继续落细落小攻坚责任,34名县级领导仍挂钩乡镇和原贫困村,3261名各级帮扶干部以“户户清”为重点开展工作,301名工作队员继续驻村帮扶,依然保持44个贫困退出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稳定。

  除了责任不脱、队伍不撤,石屏县还形成了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1+N”政策体系。

  2018年11月,县委、县政府同时下发《石屏县全力推进产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13个方案,对产业、就业、健康、教育、村庄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生态补偿、村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及交通、水利、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责任划分进行了明确,为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干部勾勒出“脱贫摘帽后怎么干”的清晰“路径图”。

  在制定13个行动方案的同时,石屏县还制定出台了一个重要文件——《石屏县贫困动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和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现全县贫困对象动态监测时间不断点、帮扶无盲区。

  产业为根,兜底保障,确保脱贫退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沿着水泥路从山上蜿蜒下行到河谷,异龙镇大塘村委会白土田村几排整齐的钢筋水泥房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老寨子就在房屋背后高高的山顶上。

  “到山下的水田割谷子,一次挑100斤,爬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走得到家,苦啊……”回想昔日住在老寨子的艰辛,村民李伍感慨万千:“没想到艰苦到50岁,如今还能过上好生活。”

  在李伍看来,搬下山,留得住,关键是能致富。“我们学会了种植技术,还与东糖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山坡上种的甘蔗不愁卖。搬下来后有了水,地里还能种蔬菜,日子越来越好了。”

  不止白土田村,在政府扶持、企业带动下,全县产业发展热潮涌动,遍布坝区和山乡的7.86万亩烤烟、43.1万亩粮食、32万亩生态蔬菜、23万亩特色林果以及各类特色养殖,成了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产业。

  “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产业是根。”彭继伟介绍道,石屏县坚持把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在帮扶群众过程中引入奖补机制,确保涉农整合资金30%以上用于产业扶持。

  在推进产业发展中,石屏县一方面巩固发展烤烟、蔬菜、水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核桃、中草药、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帮扶带动新趋势;一方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2018年,全县8708户32829名贫困人口与57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建立形式多样的利益联结关系,其中,4473户贫困户直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覆盖率达100%。

  按照产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石屏县不断加快实施贫困地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坚持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产业链打造,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成效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同时,石屏县坚持把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点,劳务输出力度不断加大,脱贫摘帽后累计培训贫困人口8937人次,提供1.08万个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7112人,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13亿元,助力2944户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2018年,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全州贫困县前列。

  记者了解到,石屏县将保障兜底作为巩固脱贫质量的有效补充,重点针对全县669户1936人未脱贫人口认真梳理分析,实施生态扶贫11户38人、给予教育资助246户1334人、社会保障兜底597户1734人。

  持续扶志,拔除穷根,激发更强内生动力共同致富奔小康

  每天清晨,看着鸟语花香的校园,龙武镇龙武村委会的喻靖觉得像做梦一样。作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喻靖差点面临失学。石屏县认真执行雨露计划、减免学费、教育补助、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并建立县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程扶持,让喻靖顺利成为石屏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校学习3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汽车修理技术,以后就业不愁了。”喻靖开心地说。

  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有效途径。在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中,石屏县持续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重点,以精准资助为抓手,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使贫困家庭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

  除了教育扶持,针对性越来越强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让广大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人社部门对有务工意愿却没有路子的贫困劳动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及适应性培训;农科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妇联和工信部门协作开展“互联网+传统刺绣”培训;团县委组织开展以电子商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青年技能培训……

  与此同时,“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继续深入开展,127支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继续发挥作用,941个自然村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一系列举措,持续激发出群众更强的内生动力。

  “一块地翻来翻去也翻不出什么名堂,我就尝试干点其他的事。”宝秀镇裴尼村委会的张桂芝夫妇学习养殖技术,申请了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开始饲养猪,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眼下,60多头猪即将出栏。“算了一下收入,可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张桂芝开心地说:“等这批猪卖了,我们还要再扩大养殖规模。”

  “再干两年,我打算盖幢2层小楼。”异龙镇大塘村委会白土田村的李强有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这几天忙着采摘小瓜和四季豆,过两天接着砍甘蔗,家里马上又可以增加3万多元的收入了。”

  如今的石屏大地上,有人起早贪黑,有人勇闯新路,大家都是追梦人,努力朝着全面小康奔跑。

  通过持续发力,石屏县在实现脱贫摘帽的良好基础上,贫困发生率预计由1.34%下降至0.76%。脱贫质量的进一步巩固提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记者 倪琴 文/图)

责任编辑:普腾中木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