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河频道/ 政务服务
屏边“八大工程”共筑民族团结情
2018-07-18 09:14:32   来源:云南网-红河日报
分享至:

自2013年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以来,屏边县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八大工程”为重点,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谋发展、共同奋进。

民族经济发展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紧紧围绕州委“13611”工作思路,以“一个精品、两个示范、三个特色”为目标,以“一个园区、三大工程”为载体,拓宽视野,理清思路,转变作风,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至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公共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增速远超全州平均水平。

精准脱贫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落实“州级统筹、县市主体、乡镇包干、合力攻坚”的扶贫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以实际行动做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贫困村寨落伍。2013年以来,全县实施产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1153个,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6106人下降到2017年末的32916人,减贫63190人,脱贫成效卓著。

精品精致精美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中,屏边县突出苗文化、做足水文章、发挥绿优势、挖掘山潜力,全力实施“精品县城、精致集镇、精美村庄”工程建设。通过3年多的努力,滴水苗城新城片区“一府八寨”“一河五景”初步形成;老城苗族风貌街区改造全面完成;建成了以新现、玉屏易地扶贫搬迁点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精致集镇;以刺竹林、沿溪村、汤东村等村寨为代表的一批民族特色精美村寨;新增城乡园林绿地482公顷,实施面山及通道绿化1060余公顷,新增城区绿化20余万平方米。

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屏边县将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民族团结稳定、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实施了以荔枝、枇杷、猕猴桃各发展十万亩、一百个示范基地、一千户种植大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十百千”工程。目前,累计发展猕猴桃、荔枝、枇杷1.3万余公顷,带动2万多户贫困户7万多人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巩固提升传统的速生杉木、桤木、林下草果“3个30万亩”绿色林业产业,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

民生持续改善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实施教育建设项目263个;实施一大批中小型灌区工程和“五小”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解决了8.24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4448套;全县704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安全饮用水;着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4.92万人次,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一体化,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族文化繁荣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大力实施文化建设“7521”春天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建立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体系,积极抢救、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籍、口传文化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期不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和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民族手工艺展销。创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7个,建立民族业余文艺队150支。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认真落实“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要求,着力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县。成功创建云南省环境教育基地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6个、省级绿色社区4个、省级绿色学校4所、州级生态文明行政村68个。

民族关系和谐示范工程促民族团结。把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纳入全县普法教育范畴,充分发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浓厚氛围。

通讯员 保金余

 

责任编辑: 张潇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