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河频道/ 政务服务
国门党建聚人心添动力
2018-06-22 14:16:58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848公里国境线让红河州与越南山水相连,是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

 这约占全省国境线总里长1/5的边境线,对于云南省、红河州来说,既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门户,更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面对边境地区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要如何兴边富民、稳边固疆、筑牢国门?

 旗帜指引方向,旗帜凝聚力量。红河州以党建为着力点,从2016年开始,在河口、金平、绿春3个边境县实施“国门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设一个好阵地、打造一支强队伍、创建一批鲜明载体、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培养一批特色产业、建立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在提升组织力、加强阵地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完善服务功能等4个方面下工夫,夯实群众基础,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为“稳边、固边、兴边、富边、活边”注入“强心剂”。

 3年为期,再次探访。从炎热的红河岸边到冷凉山区,从熙熙攘攘的口岸到热火朝天的乡村脱贫一线,无不呈现出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气象。飘扬的党旗下,始终凝聚着人心,聚集着动力。

 河口:打造党建品牌 拓展惠民实效

 河口瑶族自治县莲花滩乡莲花滩村,天气湿热。

 刚刚忙完香蕉的收割,又迎来芒果、木瓜的丰收;新拓展的荔枝产业,在党员的田地里示范种植;村委会里,便民服务让村民办事“最多跑一次”;夜幕降临,路灯照亮山村,手电筒遭到“冷落”……“村子的变化掰着手指数不过来。不管干什么,前面都有党员和党组织带头引路,跟着党走准没错。”村民杨进林说。

 在村委会主任陶永光眼里,“党建”犹如一把“开山斧”,披荆斩棘,什么难题都不难。“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自身能力不强,老百姓怎么信服,干事寸步难行,发展只能是空谈。通过‘四位一体’项目建设,党组织的号召力、组织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现在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党员做事有人跟、群众困难有人帮,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很顺畅。”

 离开莲花滩,走进北山边民互市交易市场,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但通关车辆首尾相连,交易人群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丝毫不减。“河口依托口岸优势,用活政策,以海关、边检站、村组党组织和党员等为主体,探索“党组织+边民+互助组+扶贫”运作模式,通过党支部引导贸易发展,边民主动参与贸易活动,盘活小额边境贸易,促进边民增收。”县商务工业和信息局副局长陈跃兵介绍,2017年,交易市场贸易额达41.95亿元,交易人次55.1万,实现边民收入1600多万元。

 槟榔社区17组居民陈忠就是受益者,生活一度困顿的夫妻俩在党支部的组织下加入互助组参加贸易,极大改善了生活水平。“每年可为家庭增加近两万元的收入。”陈忠说。

 河口“国门党建”的亮点,除了产业实现发展,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还有不管在何处都是最抢眼的党群服务中心。从线下的综合服务大厅、多功能教育展示厅、暖心驿站、老年活动实、便民书吧、儿童乐园,到线上的“掌上服务通”,无不突显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过去,居委会在老百姓心中只是办事才去的地方,现在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河口镇党委书记熊万和说,党群服务中心最直接地把党的资源、党的服务、党的声音传递到党员群众中,真正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阵地,展现国门形象的标杆。

 “把边境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离不开河口县精细化打造国门党建品牌。”河口县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河口县聚焦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精雕细琢“通道稳边、贸易促边、邻里戍边、民族睦边、人才聚边、文化活边、绿色富边、领域强边、旅游兴边、基地固边”这十个国门党建品牌,不断延伸党建触角,为推动开放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金平: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服务能力

 6月13日,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政府办公楼“人去楼空”。“今天除了6名干部职工‘在家’维持机关正常运转,其余的全都到村里去了。”镇党委书记王熊华说,为满足百姓生产生活需求和致富愿望,金水镇针对边民互市和“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成立了6个镇级党员先锋服务队,以及包含125个服务事项的57个村组级服务队。把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增强党员思想认识,提升党性修养是关键。”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晓宇介绍,金平县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挂靠建、联合建、单独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并在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建立党支部,推动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打造“边境好支部”示范工程;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建成115个综合服务平台站点。在思想建设方面,充分挖掘边境地区历史、文化、部门资源,打造提升金平烈士陵园、金水河镇“593”战史馆和“英雄十姊妹”党支部等10个党性教育基地;在边境乡镇、村寨、学校、活动场所开展“红旗飘飘”工程;不断丰富载体,开展“千堂党课进基层”活动。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核心。做好工作,首先自身要过硬,归根结底就体现在素质和能力上。

 “过去我们很多党员,在村里说话没有底气,究其原因,还是能力问题。”金水镇党委副书记李春江说。

 对此,金平县在口岸服务大厅、窗口、通道开展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服务承诺,党建强、发展强“双亮双强”活动。持续加强农村“领头雁”队伍建设,培养农村“明白人、带头人、放心人、贴心人”196名,实现每个村均有两名以上;采取“阵地联建、课程联审、方式联创、组织帮扶、能人帮带、政策帮富”的“三联三帮”模式,使农村党员干部、乡土人才、村组后备干部等走进基地提升素质掌握致富本领、走出基地能够发挥“双带”作用。大力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06个,累计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533万元。

 “国门党建的效果立竿见影,2016年,全镇推广板蓝根种植,我们估计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从分发到种植至少得3个月时间。但在党员先锋服务队的推动下,4000亩的种植目标一个月就完成了。”王熊华感慨,这体现了老百姓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信任与肯定。

 抓爱国教育、抓国门形象、抓基础设施、抓民生改善、抓民族团结……金平县一系列行之有效建优组织、建强阵地的举措,凝聚了民心、发展了经济。

 绿春:抓实国门党建 助力脱贫攻坚

 “蜂箱这样设计有问题,会导致蜜量下降,应该这样……”在绿春县大兴镇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省、州农业专家手把手的指导,解决了一直萦绕在“致富能人”邹文军心头的困惑。

 “一个村寨要脱贫,必须要有人带、有人扶,这就体现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性。如果党组织不强,党员能力不高,做事说话是不会有人听有人跟的,工作开展不了,发展也无从谈起。”大兴镇大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实训基地负责人高招飘道出建设实训基地的初衷。

 “民富则边疆固,民怎么才能富,关键要看党建这个龙头怎么摆起来。创建党建脱贫‘双推进’教育实训基地,是绿春县国门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县委组织部部长何德林介绍,在脱贫攻坚中,绿春县针对党员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普遍面临缺思路、缺技术、缺资金、缺销路“四缺”难题和党建与脱贫攻坚“两张皮”倾向,紧紧扭住“扶贫先扶志(智)”这一“牛鼻子”,以抓实农村党员群众教育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强组织、建基地、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的路子,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选择本地最有特色、可推广复制、有市场前景的种植养殖产业作为示范项目和实训内容,培养一批脱贫致富“明白人、带头人”队伍。

 当前,实训基地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共开展培训班460期、培训6万多人次,累计培养新型农民3500多人、“土专家”“田秀才”2400多人、村组干部3000多人、致富能手800多人,培养“明白人、带头人”273名,扶持创业大户89名。发展产业基地71个,帮带12441名贫困党员群众,经济创收2387万元。

 水泥路在山间蜿蜒直通山顶,路的尽头便是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33栋两层民居错落有致,屋里屋外卫生整洁;村组活动场所上篮球赛、歌舞不断;茶园和草果地将环抱村寨,人人透着一股精气神。村民们对这个中越边境上的村子曾经的模样,或许更多的是不堪回首。

 “寨子里的人长期以来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路边一片空地搭个棚子就是家,一锅一碗一双筷子一张床就是全部家当,没有产业,没有收入。人萎靡不振,见生人就躲。”驻村工作指挥长李晓忠回忆道。

 “能有今天,全托党的福。如今越南那边的人过来串门,根本想不到拉祜寨会变得这么好,都说中国共产党太厉害了。”村民普秋九眼里放光。

 普秋九的大白话,说出了绿春县国门党建的又一大亮点——以“党建上山”为抓手,“移民屯边”为载体,组建“流动服务党支部”,对拉祜族群众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讲等进行全覆盖,做实做细各项惠民工作,引导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村村广播响、路灯亮,户户红旗飘”工程,打造边境一线“新形象”;警地共建“民警任村官”活动,构筑边境社会治安“稳压器”;“多村一股”“一村多股”模式,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绿春县一个个国门党建工作亮点,“点亮”了村村寨寨,在每一个党旗飘扬的地方,不仅彰显着党的形象,更凝聚着民心,涌动着发展的热流。

  (记者 崔仁璘)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