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河频道/ 要闻
精准扶贫献真情
2018-06-14 15:03:43   来源:云南网-红河日报
分享至:

  2017年3月,54岁的李春从省社科联派驻元阳县黄茅岭乡,任黄兴寨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驻村期间,李春始终秉着“真情实意、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带着责任和感情,引导当地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想办法、找出路,抓党建、促脱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永远不变的信念和坚持。

  扎根基层一线 倾力精准扶贫

  黄兴寨村属偏远山区,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经济产业单一,村民增收困难。这是李春初到黄兴寨村的第一印象。

  “黄兴寨村是全乡最贫困的村,要让贫困群众脱贫,驻村工作队员就要扎得下根来,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困难,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李春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真正把自己定位到驻村队员的角色上,才能投身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融入群众生活,踏实为群众做实事。为此,他力求把每项工作做精做细,让群众满意。

  上任伊始,李春积极带领驻村的社科联其他同志,深入各村民小组听民声、访民情,摸准村情,理清工作思路,做好项目申报、协调,结合实际探寻贫困山区贫困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之道,提出了“修路、治水、兴产业”的扶贫思路。

  脱贫攻坚重在“精准”,为达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要求,对于省社科联挂钩的153户贫困户,李春带领驻村的社科联其他同志每一户都走访到位。对贫困户做到情况清、信息明,同时,积极配合乡镇脱贫攻坚动态管理工作队员,参与做好新一轮的漏评、错评再核实工作,达到“零漏评”“零错评”,为精准脱贫打下扎实基础。

  为民办好实事 真心解决发展难题

  “黄兴寨村穷,群众贫困面大,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变一切!”在刚进驻黄兴寨之前,李春心中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驻村以来,他也是这么做的。

  基础条件差是制约黄兴寨村发展的最大因素,针对黄兴寨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李春从黄兴寨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入手,对全村水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研,积极做出了向省财政申请一事一议的报告,争取上级支持,指导村委会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黄兴寨村委会主任朱衣金说:“以前村里交通不好,群众出行不方便,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公共设施也不行。省社科联驻黄兴寨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现在,道路、水利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已得到解决,农村发展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一直以来,黄兴寨村没有像样的产业,两年前,省社科联积极争取项目,为当地群众寻找致富增收渠道,帮助该村注册了4个种养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有一定数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面对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李春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

  “合作社养牛遇到资金困难,李队长积极帮助我们争取协调扶贫贷款,解决投入生产资金无着落现状,目前,已养牛50头。养牛业得到了发展,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我们要感谢李队长。” 合作社理事长普李章说。

  做好党建工作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扶贫工作要做好,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指导引领。”李春认为,第一书记就要扎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李春作为省社科联的党支部书记,驻黄兴寨村的第一书记,有着很强的党建理论知识和开展实际工作的经验。驻村后,他把一整套规范的党建工作操作方法带入到黄兴寨村委会,定期召集村党总支成员召开村总支会,对各支部组织生活会进行规范,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并提出明确要求。对所辖的4个党支部发放了会议记录本,并结合农村实际提出定时缴纳党费的要求。按照“两类”组织中凡有党员3人及以上的可单独组建党组织的要求,对条件成熟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即卢子山楚皮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卢子山马良养殖专业合作社,指导他们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党支部,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党建工作。

  为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带头脱贫致富、勤劳奔小康的“明白人”“带头人”,李春带领驻黄兴寨的工作队员积极想对策,以使贫困户进一步转思路、谋发展。通过上下沟通,多方协作,组织黄兴寨村“两委”班子和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到昆明、曲靖、红河3州市学习调研,调研的内容主要为“养牛、养鸡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模式、现代农业、山地林业、农村基层党建,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增强了黄兴寨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加快了产业发展。

“脱贫攻坚无小事,驻村扶贫需务实。”李春说,自己是一名脱贫工作队员,在脱贫攻坚中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自己将继续以踏实的作风,热心为群众办事,解决好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快贫困群众如期脱贫步伐,让广大群众过上好日子。

记者 曹松林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