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河频道/ 要闻
弥勒可邑村: 各民族同唱幸福歌
2018-05-21 14:45:49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节日盛装穿起来,大三弦弹起来,巴掌拍起来,长号吹起来,狮子舞起来,刀叉举起来,美酒端起来,彝家欢歌唱起来。”这样盛大的迎宾场面在弥勒市西三镇可邑特色小镇寨门前每天都会精彩呈现。

  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聚居地。正如语意一样,如今的可邑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诸多殊荣于一身。

  对于可邑这个有200多户700多人的彝族村子来说,这些殊荣可谓是实至名归。其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更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可邑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故乡,神秘的“阿细祭火”、古老的“阿细先基”在这里世代相传。由于特殊的人文构成和地貌特征,以及阿细人历来注重保护自然、爱护森林的特点,村子及周边古木参天,密林遍布,使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80%,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更为独特的是,村里和周边村寨的阿细人,具有先天的快乐基因,男子个个会弹大三弦,女子人人能跳月。阿细人天生豪爽,热情好客,在寨中,他们自编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情歌、酒歌、出嫁歌、迎客歌,只要有贵客来,男女老少寨门迎宾,热情奔放的酒歌,欢乐、洪亮,似乎永远唱不完。

  以前,可邑和高寒山区大多少数民族一样,美丽并不富饶。大家以农业为主,种点包谷、烤烟,收点野生核桃、野果子,经济收入低。“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金钥匙,只有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弥勒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2013年以来,弥勒市整合省、州、市3级民族专项资金1.2亿余元,实施“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工程。同时,格外注重对彝族传统民居、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的保留,充分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魅力,打造出了以“狂欢的阿细跳月、神秘的阿细祭火、奇特的阿细婚俗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可邑的乡亲们有的参加歌舞表演队、有的办起农家乐、有的售卖起手工民族工艺品。

  可邑村在村容村貌华丽蜕变的同时,把旅游产业建设同“股份合作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区生态优势,通过吸引社会资金,盘活“三资”,走“公司+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同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空壳”破冰,有效降低村集体创业风险,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升级加强版,逐渐走出了一条“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构建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今天,走进可邑这个宁静的山村,古朴的民风,精美的壁画,一草一木彰显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村寨内,民俗客栈、农家乐、民俗表演等,让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彝族村落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弥勒可邑小镇带给人们的不只是民俗文化的魅力,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之美。可邑小镇因地制宜依山兴建新型乡村森林酒店、帐篷酒店,让民族文化村在自然景观中,融入了现代特色娱乐休闲元素,吸引了很多不远千里来度假的游客,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阿妹欢快转舞步,小伙奔放响锣鼓。

  弹唱跳旋嘎斯比,且歌且舞且幸福!

  “民族团结同发展,古老可邑展新姿。”如今的可邑,各民族亲如一家、团结互助,正在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新篇章。

        记者 李立章 (红河日报)

责任编辑: 党一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