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河频道/ 要闻
让红河山水更秀美 ——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2018-05-15 16:09:01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河口口岸森林公园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天蓝、地绿、水清……五月像一首小令,踏着春天的足迹,牵着夏天的浪漫,向红河大地翩翩走来。绿色是我州最靓丽的一抹底色,多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在提档升级、强化示范上下功夫,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原则,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全州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全州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比上年上升1.1%;蒙自、个旧、开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比上年上升3.5%、12.9%和5.6%;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上升到50.9%,森林蓄积量比2012年增加1570万立方米。

生活在红河大地上的人们无须掩面而行,可以天天对着蓝天微笑,可以畅快地大口呼吸富氧空气……

林业生态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云蒸霞蔚的清晨,弥勒市太平湖森林公园如一块平滑、温润的碧玉,安谧地铺展在红河大地上,“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植被丰富,我们很喜欢这里。”弥勒市民孔德丽如是说。

近年来,我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它的成果,切实增进了人民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州境内山水秀丽,河流众多,植被丰富,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2017年,全州近81万余公顷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公益林在森林生态建设中发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全州共实施营造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社会造林共计47万余公顷、义务植树970万株,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共计3.4万余公顷,实施通道面山绿化7260公顷,全州路域环境绿化成效明显,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同时,按照省、州部署,2016年至2017年,我州在13个县市城市规划区建设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067公顷。公园建设坚持规划引领、高位推动、全民共享的原则,按时建成并向公众开放。11个森林公园和3个湿地公园累计完成投资20.25亿元,新增公园面积1947公顷。

不仅如此,为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做得更好,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我州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纳入“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更值得一提的是,弥勒市积极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于2016年6月获得国家林业局的创建批复。下转2版  上接1版

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我们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生活得舒心。”记者在蒙自市南湖偶遇晨跑的本地市民范先生,他每天定时起床晨跑。他说,60年来,他见证了蒙自的变化,城市发展又好又快,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市民素质逐渐提高。

数据显示,蒙自市2017年1月至12月,有效监测天数364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0天,超标天数14天,优良天数比例96.2%。超标天数14天中均为轻度污染,无中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与2016年相比,优良率从92.7%提高到96.2%,提高了3.5%;超标天数从2016年的24天下降到14天,下降41.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一直以来,我州以实际行动争当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州上下一盘棋。全面开展异龙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2017年以来,异龙湖年补水能力达到5000余万立方米,水量稳定保持在9000万立方米以上,并向泸江河排水,时隔46年异龙湖复归珠江自然水系。异龙湖水质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指标持续下降,各种鸟类迁徙回归,异龙湖碧波荡漾、鸟鸣鱼跃的美景得以重现。

同时,全面打响个旧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攻坚战,直面问题,从严整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个旧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深入一线调研,靠前指挥,确保工作务实高效推进。目前,南北选矿示范园区建设已开展选矿企业入园合同的签订,目前,有38家企业已签订入园合同;淘汰拆除41座粗铅冶炼鼓风炉,兑现补助资金4800万元,暂未开展淘汰工作的粗铅冶炼企业已按要求全面停产整顿。

多措并举厚植绿色根基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我州结合实际,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先后出台实施《红河州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十三五”规划》《红河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红河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文件,狠抓中央环保督察组、省委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整改要求落实,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与此同时,全面停止林业商用性采伐,依法查处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严字当头、无火是功”的理念,完善森林火灾阻隔系统,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减少火灾发生起数,实现“全州23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目标。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呵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物美已成为每个红河人的责任和使命。

红河日报 记者 毛静媚 文/图

 

责任编辑: 自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