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蒙自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红河州委“13611”和市委“1336”工作思路,主动作为、扎实工作、争先进位,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成功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之于个人,是迈向成功的箴言;之于一个地区,是推动事业前进的信言。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2017年,蒙自市以激扬奋发的姿态和真抓实干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奋斗成绩单——
全年预计(下同)完成生产总值193亿元、增长17%;地方财政总收入26.6亿元,增长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92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5元,增长12%。
成绩的背后,是铿锵的奋进足迹。一年来,蒙自市委、市政府围绕目标不动摇、不争论、不折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盯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打出稳增长、保增长政策“组合拳”,实现经济运行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在产业发展上,高位推进农业,基本建成25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实现14连增;全面打响工业经济攻坚战,红电、红钢、瀛州水泥等传统骨干企业运行平稳,以晴、惠科、鑫顺祥等新兴企业形成新的支撑;以三产融合为方向推进过桥米线产业化项目,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在项目建设上,全年实施3000万元以上新建、续建项目99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33亿元、增长21%,以“五网”为重点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在市区融合和开放发展上,建立与蒙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保区定期联席会议机制,初步形成“四坚持、四融合、四保障”的工作体系,“两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64.27%。
一年来,蒙自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空前的力度抓创城固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继续保住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并以主人翁姿态做好庆祝建州60周年各项工作,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城市“五项提升工程”,城市颜值越来越高,市民归属感、认同感大为增强。
一年来,蒙自市委、市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2224”脱贫模式和“精准脱贫+”行动计划,全力打好脱贫攻坚翻身战,探索形成“群众主体、土地集中、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封闭运行”的产业扶贫模式,建立产业基地7个、受益贫困户3140户。全面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实施城区学校“1271”、农村学校“全面改薄”、安居等工程和健康蒙自行动计划,民生领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5%。同时,不断深化平安蒙自、法治蒙自创建,连续3届12年蝉联“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获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项“长安杯”,全市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强了。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蒙自的2018年,已迈出更加坚定和奋进的步伐。在不久前召开的市“两会”上,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及省州要求,将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确定为增长16.2%,并勾勒出清晰的“奋斗图”,着力推动蒙自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
把今年确定为产业建设年,尽可能地加大投入、缩短周期、延伸链条、放大效益,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抓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新一轮创城工作统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围绕“林果乡村 生态家园”目标,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抓实有效投资增长,继续夯实“五网”基础设施。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束缚市场活力、影响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蒙自特色的改革成果。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和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七改三清”工作,构建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持续落实脱贫政策和措施,增强脱贫攻坚投入保障,推动帮扶力量和资源向未脱贫群众倾斜。
蒙自今年的民生“大礼包”也尤为丰厚,将实施教育、卫生、文化惠民工程和低收入群体安居、社会服务兜底、城市交通服务提升、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双创”提质、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智能便民十大惠民工程,让百姓共享更多的改革红利,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2018年,蒙自这匹时代“骏马”,将继续向着美好的未来奔腾进发。
记者 倪琴/文 胡彦辉/图(红河日报)